重庆:2025年基本形成全市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
重庆:2025年基本形成全市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讯】重庆市近日印发《重庆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重庆市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
【讯】重庆市近日印发《重庆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重庆市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碳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积极成效,减污降碳协同度有效提升。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碳达峰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水体、土壤、固体废物等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加强源头防控协同增效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方案》要求,加强源头防控协同增效,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等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研究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和碳达峰目标为导向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探索建立差异化减污降碳政策措施。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审批要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环评审批、取水许可审批、节能审查以及污染物区域替代削减等要求,采取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提升高耗能项目能耗准入标准,能耗、物耗、水耗要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统筹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低碳化和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转型,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好用活集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为一体的“碳惠通”平台,推动建立“电—碳”“车—碳”碳普惠机制。推广绿色包装,到2025年包装减量和绿色循环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推进重点领域协同增效
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表示,《方案》明确,重点推进工业、交通、城乡建设、农业、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协同增效。
在工业领域,推动高效低碳升级,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高耗能行业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深入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和改造,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4.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10%以上。
在交通领域,推动交通运输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推动新增或更新的城市公共交通、出租、公务、环卫、邮政、城市物流配送车辆,铁路货场、机场车辆及3吨以下叉车、园林机械采用新能源。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强化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乡建设领域,推进产城融合,提高建成区基础设施使用效率,提高绿色建筑比例,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稳妥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发展节能低碳农业大棚,推广节能环保灶具,提高农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
在农业领域,推动现代山地特色农业集群发展,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提升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协同推进畜牧业、渔业节能减排与污染治理。
在生态建设领域,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在绿色基础设施、森林和陆地生态系统保护及可持续管理、可持续农业等领域积极开展行动。到2025年,全市森林蓄积量不低于2.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7%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3%以上,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与净化功能。
推进环境治理协同增效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方案》提出,要统筹推进环境治理协同增效,推动碳排放达峰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推进水环境治理协同控制,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与温室气体减排,构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示范污水处理厂。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协同控制,鼓励绿色低碳修复,探索利用废弃矿山、采煤沉陷区、已封场垃圾填埋场等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强化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推动我市建设全国首批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到2025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70%以上。
严格评估考核督察
据悉,《方案》还要求强化政策协同增效,深化环评与碳评管理统筹,深入推进排污许可与碳排放协同管理,积极发挥市场交易机制作用,改革升级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优化配额分配方式,合理划设基准线,强化履约监管。充分利用绿色财税金融政策工具,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做好减污降碳财政资金保障。完善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信用评价机制,严格执行《重庆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协同提高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履约完成率。
同时,《方案》要求创新管理协同,完善减污降碳法规标准,创新协同管理制度,加强协同技术研发应用,统筹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提升减污降碳基础能力。
《方案》明确,要加强评估考核督察。完善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指标分解落实技术方法,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作推进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推动将碳达峰碳中和及碳减排相关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等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
筑牢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防线2023-08-18
-
内蒙古追“新”逐“绿” 推动工业领域节能降碳2023-08-18
-
临沂近三年累计减少碳排放约1.48万吨 建筑垃圾安全处置率达100%2023-08-16
-
北京首例碳排放配额交易案一审宣判2023-08-16
-
合同有效!首例碳排放配额交易纠纷案违约方支付差价款289万余元及利息2023-08-16
-
碳排放核算的国际标准有哪些?2023-07-31
-
宝钢集团八钢公司运输环节碳排放向“0”冲刺2023-07-18
-
重庆发布首批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2023-06-19
-
关于绿电碳排放为零2023-06-19
-
湖北首单碳排放配额回购交易落地 将投向环保超低排放技术改造2023-06-14
-
广西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交额逐年上升2023-06-12
-
北方采暖季年碳排放约10亿吨!供热行业碳减排之困怎么解?2023-06-08
-
重庆市发布首批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2023-06-07
-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4亿吨,探寻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绿色秘密2023-06-02
-
《青海省重点领域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总体实施方案》等“1+4”方案公示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