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后我国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任务艰巨如何实现?
3年后我国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任务艰巨如何实现? 【讯】11月16日,生态环境部官网正式发布《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方案》《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
【讯】11月16日,生态环境部官网正式发布《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方案》《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朋友圈都被文件出台的消息刷屏了。”当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一直关注大气领域污染防治话题的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他这样对记者说。
记者关注到,三大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70%以上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
对照这一目标,该如何理解并落实方案中的部署?精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地方都准备好了吗?
保卫蓝天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役”,究竟战果如何?或许每个人都有切身的感受。越来越多归来的蓝天,在手机照片里,在朋友圈里,留念在眼里、在心间。
另一方面,数据也印证着人们共同的期待:2017年—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25%,降至3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上升5.0个百分点,达87.5%;重污染天数下降近四成,比例降至0.9%。
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京津冀及周边等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依然高发、频发,全国超过一半的城市仍然出现重污染天气,仍是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在解读上述方案时表示。
因此,此次下发的《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方案》中提出明确而清晰的攻坚目标。
“从中可以看出,攻坚目标进一步细化,也更加突出重点关键区域,对未来3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长期关注重污染天气议题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记者表示,尤其是东北地区、天山北坡等区域的纳入,这些区域过去强调得不多,但却是近年来重污染天气发生比较多的地区。相比其他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的幅度较大,对于上述地区而言,改善幅度小,因此也要对这些区域进行重点管控。
对消除重污染天气,强调了重点时段,即秋冬季的10月—次年3月,“这都是非常具体而精准地抓住了重点,正是这些时段、这些地区,容易发生重污染天气。”马军说。
对于攻坚目标的实现,在彭应登看来,“还是艰难且具有挑战性的”。
“各地污染成因不一样,以京津冀为例,尽管采取措施,但核心区污染带在短期内完全消除,进而使得重污染天气消除,难度很大。”
彭应登进一步指出,随着今后几年气象条件的愈发不利,在污染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的形势下,污染物在太行山脉东北侧容易积累。在现有京津冀污染控制水平下,消除重污染天气要有更精准、更有效的非常规措施。
锚定科学、精准治污,记者在《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方案》中看到,其明确治理的重点,即聚焦在钢铁、焦化、建材、有色、石化、化工、工业涂装等行业和居民取暖、柴油货车、秸秆焚烧等领域,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
同时,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施策,对区域不同污染特征,提出针对性攻坚措施。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重点聚焦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实施工业污染排放深度治理,强化分散低效燃煤治理;
在东北地区、天山北坡城市群,则注重加快推进清洁取暖,东北地区加快推进秸秆焚烧综合治理,天山北坡城市群强化工业污染综合治理。
“而以上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牵头负责,明确的职责分工,也有助于部门间联动、聚力携手攻坚。”马军说。
“改善空气质量,让污染防治取得突破性的成效,就需要进一步通过降碳的手段来实现减排。”谈及大气污染防治的有效手段,彭应登直指“降碳”。
在此次《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方案》中,大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列入其中。强调推动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并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
在彭应登的解读中,未来是双碳目标在引领大气污染治理,而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驱动力,就是降碳。
“我们经历了十二五、十三五时期,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两剂‘猛药’都用上了。接下来,就是要更深层次地通过降低碳排放,带来结构减污上的持久改善。”彭应登如是说。
彭应登对记者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现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实施双碳战略可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空气质量带来了巨大的驱动力,这样的思路,在这次方案中也有所体现。
“这也使得我们今后不再被动地减污,而是通过主动的降碳统领,实现根本上的污染减排。”彭应登说。
马军也有着相同的观点。在他看来,末端治理的潜力有限,未来要从源头抓起。而碳排放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是“同根同源”,减污降碳协同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围绕具体的减污降碳行动,《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方案》中再次强调,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坚决叫停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严控煤炭消费增长,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这些措施还是非常有必要且力度很大的。与此同时,强调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能够强有力地通过降碳带动减污。此外,方案中要求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等部门参与其中发挥作用,更有利于协同与合作。”马军表示。
应该看到,重污染天气应对是减缓污染程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最重要一道防线,各地还需牢牢抓住重污染天气攻坚这个“牛鼻子”,助力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记者留意到,在2021年1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就清晰地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国家层面有部署,地方层面有回应。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不少地方在出台的“十四五”时期规划中,都把这一目标写入其中。
《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到2025年,力争21个市(州) 和 183个县(市、区)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云南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8%,不再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
山西明确到2025年,设区市PM2.5浓度降至每立方米39微克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4.5%以上,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蓝天常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也同样写进了北京“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明确攻坚目标,还需积极行动。眼下,各地已迅速响应,打响蓝天保卫战冬季战役。
在成都,重污染天气过程期间坚持精准预测、依规预警、差异管控,力争将应急减排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一是根据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趋势预测情况,新增实行分区、分级、分时启动和解除预警;二是根据各类企业和工地的环境绩效水平,加大实行绿色化导向的应急豁免政策,例如,对绿色标杆工地、新能源运输车辆、应急抢险工程、特殊车辆等制定不同预警等级下的豁免措施,体现差异化管控。”成都市“三大战役”办副主任旷良义介绍说。
管控好重点区域,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启动重点区域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执法帮扶工作,聚焦省内6个城市,每月组织现场核查,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深入省内13市(地),黑龙江开展新一轮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督查工作,指导各级网格加快完善符合地方实际的监管方式和手段,提升秸秆禁烧科学化、智能化管控水平。
“大气污染具有区域相互传输与累积的特性,须加大联防联控力度,在区域层面进行更加精细化、常态化的协同管控。”彭应登建议。
对此,《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方案》也特别强调“联合应对”,深化区域应急联动机制。推动建立东北地区、天山北坡城市群等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东北地区重点加强省际合作与信息交流,天山北坡城市群建立健全兵地生态环境协作与联动机制。
关注大气传输的马军也对记者表示,在多个重点地区,区域传输是形成重污染天气的重要因素,但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传输的距离可能会更远,影响的范围也更大。
“这就需要多部门加大协调合作力度,不断提升预测预报的科技水平,必要时启动更大范围的联动机制,及时做出预警及应急减排,从而更有效控制减少重污染天气。”马军如是说。
上一篇:保定环城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完工
-
生态环境部: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2022-11-20
-
就《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答记者问2022-11-18
-
《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全文来了!2022-11-17
-
实行碳排放抵销!河北印发《关于深化碳资产价值实现机制若干措施(试行)》2022-11-14
-
生态环境部:新年度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公开征求意见2022-11-11
-
《重庆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2年修订版)》发布2022-11-04
-
就《2021、2022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2022-11-04
-
生态环境部:去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上年降低3.8%2022-10-27
-
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定量是多少?我国碳卫星观测首次成功监测2022-10-26
-
二十大报告: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2022-10-19
-
有偿分配!北京修订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2022-10-18
-
江西省纳入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2022-10-14
-
西安对秋季秸秆焚烧“严防死守”2022-10-11
-
CO2年排放超5000吨(含)拟被列入重点排放单位!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2022-10-09
-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