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国家发改委:“双碳”工作开局良好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9-23 07:04:13
热度:41

国家发改委:“双碳”工作开局良好【讯】9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工作情况,通报“双碳”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 &ldquo

【讯】9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工作情况,通报“双碳”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   “过去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共建清洁美丽地球的实际行动,国际社会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刘德春在发布会上表示。   刘德春表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双碳”目标不会动摇,“双碳”工作开局良好   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刘德春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建立了统筹协调机制,构建“1+N”政策体系。中央层面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国家发展改革委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联动、各方协同的工作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各有关部门制定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和支撑保障政策,各省(区、市)也都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   同时,我国建立健全了相关政策机制。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启动全国碳市场。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双碳”专业人才培养。在全社会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鼓励绿色消费。   发布会上,媒体提问表示,国际能源市场供需失衡加剧,部分欧洲国家重启煤电,中国“双碳”目标是否会有调整?   对此,刘德春说:“党中央的决心坚定不移。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切实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科学把握节奏,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同时,他表示,绿色低碳转型绝非易事,必须立足客观实际、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明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十年来,我们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退出过剩钢铁产能1.5亿吨以上、取缔地条钢1.4亿吨。”   “我国新能源产业全球领先,为全球市场提供超过70%的光伏组件。2022年前8个月,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产销量分别达到397和386万辆,保有量达到1099万辆,约占全球一半左右。”   “2021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5%,比2012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6%,比2012年下降了12.5个百分点;风光发电装机规模比2012年增长了12倍左右,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1万亿千瓦时。”   在发布会上,刘德春接连抛出的数据,展现了我国近年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的“成绩单”。   除此之外,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约束仍然突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求树立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资源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抓好节能领域各项重点任务,切实履行节能主管部门职责,推动我国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刘德春在发布会上表示。   刘德春表示,如今我国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成效突出。例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建设,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努力实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2021年,我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6.8%,比2012年提高了近16个百分点。其中,2021年,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72.1%、粉煤灰达到了71.4%、冶炼渣达到了62.7%、工业副产石膏达到了72.3%、农作物秸秆达到了86%以上。”刘德春说。   数据显示,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重点电器电子产品年处理量增加了7300万台,规范处理率提高了44个百分点。2021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9类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85亿吨,是2012年的2倍以上。再生资源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逐步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积极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会同有关方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刘德春表示。   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高,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取得丰硕成果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32%,湿地保护率达到52.65%;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8%。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副司长张骅在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全面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林区林场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   如今,我国很多山上的植被状况在逐步改善,黄土高原在渐渐变绿,库布齐沙漠、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在慢慢缩减,西南地区的石漠化面积和程度都有所减轻,很多河湖湿地的水质和水量都明显好转。   “综合评估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我们对当前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阶段性评价是:‘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骨架基本构筑完成’。”张骅表示。   近期,国务院发布了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制定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今天的发布会上,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工作的相关情况,也是媒体记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副司长王心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制定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是巩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成果的现实需要,是破解生态补偿领域难点堵点,提升法治化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制定出台条例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   “在现有政策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将实践经验上升到国务院条例层面表达规范下来并予以提升,是稳定生态保护主体预期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王心同说。   谈及我国当下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王心同在表示,如今我国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细化实化,区域间生态保护补偿的合作网络织密织牢,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取得重大进展。   “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生态保护补偿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丰硕成果,为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区域合作共治、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贡献了积极的力量。”王心同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