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水气固废处理能力全方位完善!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6-14 09:03:51
热度:83
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水气固废处理能力全方位完善!2022年6月7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
2022年6月7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明确基本形式、总体要求、战略实施以及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提升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增强,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评估水平有效提升,气候相关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有效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基本确立,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取得显著进展,先进适应技术得到应用推广,全社会自觉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氛围初步形成。
到 2035 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气候及气候变化观测网——
建设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业务规范、流程科学、运行稳定可靠的基准辐射观测、大气本底观测、臭氧立体观测、温室气体及碳监测、青藏高原冰冻圈与生态系统观测站网。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建设和保护。到 2025 年,着力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载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能力建设,增强对基本气候变量的观测能力,强化温室气体观测能力,实现全国全部气候区及关键气候变量观测全覆盖。到 2035 年,提升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监测能力,基于气候观测系统需求动态评估,持续优化调整国家天气、气候观测网的结构、布局和功能。
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重点工程——
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巩固深化渤海综合治理成果,实施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行动,以上述海域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实施陆海统筹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重点推进黄渤海区、长三角区、海峡西岸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区、南海岛礁区等的美丽海湾示范建设,探索增强气候韧性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以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恢复和服务功能提升为导向,兼顾强化海岸带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水平,立足海岸带重点海洋生态区,全面保护自然岸线,开展退围还海还滩、岸线岸滩修复、河口海湾生态修复、红树林、珊瑚礁、柽柳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强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灾害防治。重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和渤海、长江口、黄河口等重要海湾、河口生态环境,推进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治理,促进近岸局部海域海洋水动力条件恢复;维护海岸带重要生态廊道,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北部湾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护海南岛热带雨林和海洋特有动植物及其生境,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专项行动——
城市群和都市圈: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互认互享、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气候风险联防联控。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针对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建设管理模式。到 2035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打造一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样板。城市防洪排涝:以 31 个重点防洪城市和大江大河沿岸沿线城市为重点,提升改造城市蓄滞洪空间、堤防、护岸、河道、防洪工程、排水管网等防洪排涝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全部消除城市严重易涝积水区段。
县城补短板:推进县城、县级市城区及特大镇补短板,完善综合医院、疾控中心、养老中心、幼儿园、市政管网、市政交通、停车场、充电桩、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产业平台配套设施。
(仅部分内容,全文见附件)
原标题:关于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的通知相关资料下载:
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增强,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评估水平有效提升,气候相关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有效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基本确立,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取得显著进展,先进适应技术得到应用推广,全社会自觉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氛围初步形成。
到 2035 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气候及气候变化观测网——
建设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业务规范、流程科学、运行稳定可靠的基准辐射观测、大气本底观测、臭氧立体观测、温室气体及碳监测、青藏高原冰冻圈与生态系统观测站网。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建设和保护。到 2025 年,着力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载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能力建设,增强对基本气候变量的观测能力,强化温室气体观测能力,实现全国全部气候区及关键气候变量观测全覆盖。到 2035 年,提升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监测能力,基于气候观测系统需求动态评估,持续优化调整国家天气、气候观测网的结构、布局和功能。
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重点工程——
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巩固深化渤海综合治理成果,实施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行动,以上述海域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实施陆海统筹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重点推进黄渤海区、长三角区、海峡西岸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区、南海岛礁区等的美丽海湾示范建设,探索增强气候韧性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以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恢复和服务功能提升为导向,兼顾强化海岸带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水平,立足海岸带重点海洋生态区,全面保护自然岸线,开展退围还海还滩、岸线岸滩修复、河口海湾生态修复、红树林、珊瑚礁、柽柳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强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灾害防治。重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和渤海、长江口、黄河口等重要海湾、河口生态环境,推进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治理,促进近岸局部海域海洋水动力条件恢复;维护海岸带重要生态廊道,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北部湾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护海南岛热带雨林和海洋特有动植物及其生境,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专项行动——
城市群和都市圈: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互认互享、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气候风险联防联控。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针对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建设管理模式。到 2035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打造一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样板。城市防洪排涝:以 31 个重点防洪城市和大江大河沿岸沿线城市为重点,提升改造城市蓄滞洪空间、堤防、护岸、河道、防洪工程、排水管网等防洪排涝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全部消除城市严重易涝积水区段。
县城补短板:推进县城、县级市城区及特大镇补短板,完善综合医院、疾控中心、养老中心、幼儿园、市政管网、市政交通、停车场、充电桩、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产业平台配套设施。
(仅部分内容,全文见附件)
原标题:关于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的通知相关资料下载: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pdf
-
生态环境部:调整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任务2022-06-09
-
政策解读 | 关于山东省两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解读2022-05-12
-
华为充电桩专利引关注,“新基建”来势汹汹2022-05-09
-
固废处理处置+统一大市场,落脚点在哪儿?2022-04-29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2022年本市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相关工作的通知2022-04-16
-
青岛市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协同控制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2022-04-07
-
高能环境:中标6680万景德镇市固废处理项目2022-03-16
-
《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印发2022-03-16
-
解读 | 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2022-03-16
-
首个温室气体监测指南上线!推动碳减排,第一步是抓牢数据质量!2022-0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调整本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相关排放因子数值的通知2022-02-22
-
蹭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上涨“热度”!充电桩获全方位政策支持,万亿市场大幕拉开!2022-02-18
-
三峡集团首个固废处理项目宜昌垃圾发电项目复工2022-02-08
-
再启“循环流”!固废处理热搜预定!2022-02-03
-
6060.5亿,惠州2022重点项目清单公布!涉新能源、固废处理、污水处理等202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