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最好的环境学院都有谁?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4-11 09:00:15
热度:41
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最好的环境学院都有谁?中国最好的环境学院都有谁?前段时间的国家“双一流”高校名单是一个参考标准(相关阅读:新“双一流&rdqu
中国最好的环境学院都有谁?前段时间的国家“双一流”高校名单是一个参考标准(相关阅读:新“双一流”高校名单公布,中国最好的环境学院都有谁?),国际排名则是另外一个。
2022年4月6日,世界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了第十二次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对全球超过15200项大学学科的表现进行了分析。
在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中国内地共有93所高校上榜(其中10所高校为首次上榜),数量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而在环境科学领域,入围前10名的高校则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瓦赫宁根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清华大学是唯一一所入围世界环境科学领域前10名的中国高校。
在世界环境科学领域前50强的榜单上,中国有5所高校上榜,分别是:清华大学(No. 9),北京大学(No. 16),香港大学(No. 31),香港科技大学(No. 35),以及浙江大学(No. 40)。
如果把榜单扩大到世界500强,则有更多中国高校入选,有48所中国高校都入围了环境科学领域的世界500强。
▼图片来源:E20水网固废网
范围缩小到内地高校,按照2022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国内地高校环境科学学科排名如下:
▼图片来源:青塔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环境科学学科排名前10位的内地高校:
1 清华大学(QS排名No.9)
显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最早源于国立清华大学于1928年设立的市政工程系,在我国环境工程学科奠基人陶葆楷先生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逐步发展壮大。
1977年,清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1984年学校批准组建独立建制的环境工程系,1997年发展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11年正式成立环境学院。
截至2020年,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郝吉明、贺克斌、刘鸿亮和钱易),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名,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此外,学院还有16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266名实验技术和行政人员。
在环保行业,清华人才辈出,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清华系”。许多业界知名的企业家,如光大国际董事会主席王天义、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中持股份董事长许国栋、晓青环保董事长韩小清、中建环能副董事长倪明亮、碧水源总经理戴日成等出自清华。
在政界,原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原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也都是清华毕业的。陈吉宁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长。在担任环保部部长以前,一直都在清华工作。
总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历史悠久、实力强大,涌现出来的人才也非常多,在我国环保领域的影响力也很大。
2 北京大学(QS排名No.16)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72年。这一年,北京大学开设环境化学专业,拉开其四十多年历史的序幕。
1995年后,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创建,开始探索工程学科发展途径。200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成立。
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和8个省部级平台及5个国家级团队(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在这里,有中国大气环境化学的开创者唐孝炎院士、“环境空气动力学”学科的倡建者叶文虎教授、创立区域大气污染观测技术体系的张远航院士、提出“河流全物质通量”科学概念与理论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国家江河流域治理的倪晋仁院士等一众杰出学者,名师荟萃。
3 浙江大学(QS排名No.40)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相关系(所、室、中心)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有3个系、8个研究所及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有教学科研用房近25000平方米。
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7人(含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国家万人计划4人(含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
学院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A级学科)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学科,A+级学科)2个一级学科。环境/生态学科位列ESI世界前1‰。
4 南京大学(QS排名No.54)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初创于1978年,是国内较早开展环境类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中组部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和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中组部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和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5人。
2021年,地球与环境学科自然指数排名(高校与科研院所)全球第1,软科排名全球第13、中国第2,校友会环境科学排名全国第1。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是行业内为数不多(可能是唯一一个)控股上市公司的学院,它旗下的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简称“南大环境”,股票代码:300864)于2020年8月正式登陆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5 上海交通大学(QS排名No.57)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设置的市政工程专业,曾培养出顾康乐、周文德、顾夏声、胡家骏、徐晓白等一批杰出校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9年9月,2001年和2002年获批环境工程博士点和专业学位硕士点,2003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依托上海交大在工科、管理、医学等方面的学科基础,经过二十年快速发展,形成了在国内环境学科领域的特色优势,成为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与科研机构。
6 同济大学(QS排名No.66)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上下水道系及1981年成立的环境工程系。1988年成立环境工程学院,1998年正式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2年,为加强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同济大学共同建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使同济大学环境学科跨入了全面国际化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新阶段。
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为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国际化环境教育与研究体系,是联合国环境教育、研究与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 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图卢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
201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榜单,学科排名获评A+级;2019年学科国际QS排名首次进入51——100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迈向世界一流学科奠定坚实基础;2020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环境科学学科进入50——100位。
目前,该学院共有两院院士6人(含双聘),长江学者3人,杰青5人,优青、青长、青拔等国家“四青”人才14人,国家万人计划2人,国家百千万人选3人,上海领军人才9人,其他省部级人才计划20余人。
7 哈尔滨工业大学(QS排名No.97)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920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早期名称)就设置铁路建筑系,其中开设了“给水和排水”等专业课程。
195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卫生工程专业,1952年卫生工程专业分成给水排水、采暖与通风专业。1986年成立环境工程本科专业,1996年建立市政环境工程学院。201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了环境学院,2017年环境学院重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进入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的历次评估中,均名列前茅,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A+,全国并列第一,市政工程获得A。哈工大环境学科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国际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国际合作基地和国家教学仿真实验室等重大平台的学科。
在环保领域,有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都来自哈工大环境学院,他们分别是:李圭白、汤鸿霄、张杰、曲久辉、任南琪、彭永臻、岳国君和马军。
正因为如此,所以哈工大在环保领域的知名度非常高,号称“东北小清华”。
8 复旦大学(QS排名No.101-150)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前身为复旦大学物理二系,1996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正式成立,经过25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与科研机构。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2017年入选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一流学科”建设计划;2021年环境科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ESI环境与生态、地球科学全球排名前1%;QS环境科学国际排名51-100。
学院目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可授予本科、硕士学位(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博士学位(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建有10余个国家和省部级学术平台、合作基地和实验中心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QS排名No.101-1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于2019年正式成立,由之前的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与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组合而成,既继承了前身两专业的深厚底蕴与优良传统,又以崭新的面貌破土而出,恰如向阳花木、雨后春笋,踏足磐石、庇于桑苞,欲纳新鲜活力之血液,更创欣欣向荣之新景。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长江计划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海外引才项目入选者(青年)5人。拥有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废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实验室,以及全球环境变化与大气污染成因解析平台和水污染控制微观分析平台两个双一流学科平台。拥有大气污染监测、极地环境、水污染控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国家重大水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在内的科研任务;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Nature和Nature子刊论文10篇、Science子刊1篇、PNAS论文6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0余件,与国祯环保、中国天楹、国祯环保、维尔利环保等多家上市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10 武汉大学(QS排名No.101-150)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由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土地科学学院、原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于2001年1月合并组建成立,是一个集理、工、管理于一体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院。
学院涵盖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等四个一级学科。其中,主建的地理、环境两个学科分别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100名,参建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公共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两个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分别获评A+、A等级。学院共建两个国家“双一流”学科,两个二级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土地资源管理为省级重点学科。各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与博士后流动站,还具有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职工14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教授/研究员4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9人)。两院院士2人(兼聘),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各类高层次人才近20人,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
学院共享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五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围绕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在地球观测与导航、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等重点专项中主持了多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地理信息、生态环境、国土资源、卫星应用等领域取得了重要应用成果,努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做贡献。
原标题: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最好的环境学院都有谁?
2022年4月6日,世界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了第十二次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对全球超过15200项大学学科的表现进行了分析。
在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中国内地共有93所高校上榜(其中10所高校为首次上榜),数量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而在环境科学领域,入围前10名的高校则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瓦赫宁根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清华大学是唯一一所入围世界环境科学领域前10名的中国高校。
在世界环境科学领域前50强的榜单上,中国有5所高校上榜,分别是:清华大学(No. 9),北京大学(No. 16),香港大学(No. 31),香港科技大学(No. 35),以及浙江大学(No. 40)。
如果把榜单扩大到世界500强,则有更多中国高校入选,有48所中国高校都入围了环境科学领域的世界500强。
▼图片来源:E20水网固废网
范围缩小到内地高校,按照2022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国内地高校环境科学学科排名如下:
▼图片来源:青塔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环境科学学科排名前10位的内地高校:
1 清华大学(QS排名No.9)
显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最早源于国立清华大学于1928年设立的市政工程系,在我国环境工程学科奠基人陶葆楷先生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逐步发展壮大。
1977年,清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1984年学校批准组建独立建制的环境工程系,1997年发展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11年正式成立环境学院。
截至2020年,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郝吉明、贺克斌、刘鸿亮和钱易),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名,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此外,学院还有16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266名实验技术和行政人员。
在环保行业,清华人才辈出,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清华系”。许多业界知名的企业家,如光大国际董事会主席王天义、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中持股份董事长许国栋、晓青环保董事长韩小清、中建环能副董事长倪明亮、碧水源总经理戴日成等出自清华。
在政界,原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原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也都是清华毕业的。陈吉宁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长。在担任环保部部长以前,一直都在清华工作。
总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历史悠久、实力强大,涌现出来的人才也非常多,在我国环保领域的影响力也很大。
2 北京大学(QS排名No.16)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72年。这一年,北京大学开设环境化学专业,拉开其四十多年历史的序幕。
1995年后,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创建,开始探索工程学科发展途径。200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成立。
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和8个省部级平台及5个国家级团队(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在这里,有中国大气环境化学的开创者唐孝炎院士、“环境空气动力学”学科的倡建者叶文虎教授、创立区域大气污染观测技术体系的张远航院士、提出“河流全物质通量”科学概念与理论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国家江河流域治理的倪晋仁院士等一众杰出学者,名师荟萃。
3 浙江大学(QS排名No.40)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相关系(所、室、中心)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有3个系、8个研究所及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有教学科研用房近25000平方米。
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7人(含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国家万人计划4人(含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
学院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A级学科)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学科,A+级学科)2个一级学科。环境/生态学科位列ESI世界前1‰。
4 南京大学(QS排名No.54)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初创于1978年,是国内较早开展环境类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中组部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和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中组部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和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5人。
2021年,地球与环境学科自然指数排名(高校与科研院所)全球第1,软科排名全球第13、中国第2,校友会环境科学排名全国第1。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是行业内为数不多(可能是唯一一个)控股上市公司的学院,它旗下的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简称“南大环境”,股票代码:300864)于2020年8月正式登陆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5 上海交通大学(QS排名No.57)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设置的市政工程专业,曾培养出顾康乐、周文德、顾夏声、胡家骏、徐晓白等一批杰出校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9年9月,2001年和2002年获批环境工程博士点和专业学位硕士点,2003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依托上海交大在工科、管理、医学等方面的学科基础,经过二十年快速发展,形成了在国内环境学科领域的特色优势,成为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与科研机构。
6 同济大学(QS排名No.66)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上下水道系及1981年成立的环境工程系。1988年成立环境工程学院,1998年正式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2年,为加强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同济大学共同建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使同济大学环境学科跨入了全面国际化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新阶段。
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为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国际化环境教育与研究体系,是联合国环境教育、研究与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 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图卢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
201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榜单,学科排名获评A+级;2019年学科国际QS排名首次进入51——100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迈向世界一流学科奠定坚实基础;2020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环境科学学科进入50——100位。
目前,该学院共有两院院士6人(含双聘),长江学者3人,杰青5人,优青、青长、青拔等国家“四青”人才14人,国家万人计划2人,国家百千万人选3人,上海领军人才9人,其他省部级人才计划20余人。
7 哈尔滨工业大学(QS排名No.97)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920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早期名称)就设置铁路建筑系,其中开设了“给水和排水”等专业课程。
195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卫生工程专业,1952年卫生工程专业分成给水排水、采暖与通风专业。1986年成立环境工程本科专业,1996年建立市政环境工程学院。201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了环境学院,2017年环境学院重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进入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的历次评估中,均名列前茅,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A+,全国并列第一,市政工程获得A。哈工大环境学科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国际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国际合作基地和国家教学仿真实验室等重大平台的学科。
在环保领域,有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都来自哈工大环境学院,他们分别是:李圭白、汤鸿霄、张杰、曲久辉、任南琪、彭永臻、岳国君和马军。
正因为如此,所以哈工大在环保领域的知名度非常高,号称“东北小清华”。
8 复旦大学(QS排名No.101-150)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前身为复旦大学物理二系,1996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正式成立,经过25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与科研机构。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2017年入选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一流学科”建设计划;2021年环境科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ESI环境与生态、地球科学全球排名前1%;QS环境科学国际排名51-100。
学院目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可授予本科、硕士学位(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博士学位(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建有10余个国家和省部级学术平台、合作基地和实验中心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QS排名No.101-1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于2019年正式成立,由之前的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与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组合而成,既继承了前身两专业的深厚底蕴与优良传统,又以崭新的面貌破土而出,恰如向阳花木、雨后春笋,踏足磐石、庇于桑苞,欲纳新鲜活力之血液,更创欣欣向荣之新景。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长江计划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海外引才项目入选者(青年)5人。拥有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废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实验室,以及全球环境变化与大气污染成因解析平台和水污染控制微观分析平台两个双一流学科平台。拥有大气污染监测、极地环境、水污染控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国家重大水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在内的科研任务;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Nature和Nature子刊论文10篇、Science子刊1篇、PNAS论文6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0余件,与国祯环保、中国天楹、国祯环保、维尔利环保等多家上市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10 武汉大学(QS排名No.101-150)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由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土地科学学院、原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于2001年1月合并组建成立,是一个集理、工、管理于一体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院。
学院涵盖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等四个一级学科。其中,主建的地理、环境两个学科分别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100名,参建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公共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两个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分别获评A+、A等级。学院共建两个国家“双一流”学科,两个二级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土地资源管理为省级重点学科。各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与博士后流动站,还具有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职工14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教授/研究员4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9人)。两院院士2人(兼聘),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各类高层次人才近20人,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
学院共享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五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围绕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在地球观测与导航、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等重点专项中主持了多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地理信息、生态环境、国土资源、卫星应用等领域取得了重要应用成果,努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做贡献。
原标题: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最好的环境学院都有谁?
-
生态环境部印发《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2022-04-11
-
生态环境部印发《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22),22年7月1日起实施2022-04-09
-
重庆:优化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积极服务企业八项措施2022-04-08
-
中央环保督察在江苏:哪类环境问题举报最多?2022-04-08
-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与东营市政府签约 正式启动东营示范项目2022-04-08
-
聚焦主责主业、严格落实落细!乐山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2022-04-07
-
安徽合肥:新站高新区多举措推行环境监督长制打通环保监管“最后一公里”2022-04-07
-
安徽省宣城市积极谋划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022-04-07
-
内蒙古2022年全区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要点2022-04-07
-
严查VOCs环境违法行为,工业企业要注意了2022-04-07
-
江苏2021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公开 涉废弃资源回收、三废治理、过滤除尘等263个项目2022-04-07
-
河北承德兴隆县非法采矿问题突出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2022-04-07
-
江苏镇江长江岸线清理整治推进不力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2022-04-07
-
6月底前这些工作要完成!重点区域应基本完成VOCs治理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并向环境部报送总结2022-04-07
-
山东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力拔头筹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