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智慧监管让生态环境执法如虎添翼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3-04 10:04:39
热度:48

智慧监管让生态环境执法如虎添翼梳理近几年地方生态环境执法中涉及智慧监管、治理现代化、互联网+环保技术和经验、信息化远程执法建设等方面可以看出,生态云、智慧监管平台以及技术与现场执法

梳理近几年地方生态环境执法中涉及智慧监管、治理现代化、互联网+环保技术和经验、信息化远程执法建设等方面可以看出,生态云、智慧监管平台以及技术与现场执法联动等在信息化建设范围及应用方面发展迅猛;信息化建设在地方生态环境执法监管领域发展前景较大。


建立智能化发现问题机制


为积极推动各地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生态环境部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模式,提高执法效能,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各省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纷纷“出招”,建设智能化发现问题机制。


2020年,浙江省提出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


杭州市推进企业“环保码”试点工作,通过实时采集高频动态生态环境监管数据,动态反映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安全风险状况,成为精准发现环境违法行为的“情报中心”,已经关联11787家排污企业。


湖州市借助“大数据”智能手段,开发建设企业自巡查系统,将334家企业、1398个管控点位纳入系统管理,自动向企业派发自巡查任务数66489件,已完成46890件。


福建省从“事后罚”向“事前控”拓展。着眼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信访投诉工作信息化水平,打造支撑全省生态环境“一张图+N应用”架构体系和“四全”的作法。


依托生态云平台,福建省以生态环境部“12369”系统数据为支撑,开发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云平台。每周、每月将责任单位的基础信息等录入系统,逐一建立信访问题“一企一档”,并自动生成生态云信访投诉“一张图”,实现15871件生态环境信访投诉全要素上平台。


建设远程智慧监控监测体系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远程在线监控油烟处理情况,安装智能油烟在线监控仪,通过“指尖上的环保”对餐饮油烟净化设施进行实时监管,开没开、用没用以及排放浓度达标与否,远程就能看到。


针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等不易管控难题,河南省安阳市作为生态环境部管控此类机械的“试验田”,在全国“先行先试”,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施“一机一码”,建立数据库,还安装了“北斗”定位,无论是正在作业,还是熄火停车,都会实时显示在远程监管平台上,实时进行监管。


目前,湖北省已建成覆盖空气、地表水、土壤、生态、噪声等环境要素,覆盖全省域范围、功能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湖北省大气监测点位已增至161个,已建成10座大气超级站,形成了覆盖武汉城市圈和宜昌、襄阳的大气监测网络。新建4座区域站、4座工业园区站和4座工业港口站,填补了主要大气传输通道、主要工业园区以及港口空气自动监测的空白。


安徽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已收集水、气、声、固废等数据逾1.3亿条,梳理业务系统35个,通过“一张图”可实现全省水、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络可视化,可实时查询对应污染源排污状况及视频信息。


北京市建成“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化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实现对所有乡镇颗粒物监测全覆盖;搭建全国首个重型汽车在线监控平台、建成全市统一的扬尘视频监控平台、创新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利用“热点网格”技术,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执法,在环境监测、污染源监管等方面全面构建监管新模式。


构建互联网+环保智慧平台


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通过数据对接或系统录入方式,归集共享行政检查、处罚、强制等方面的监管行为及监管对象数据、执法人员信息、投诉举报、监管事项目录清单、风险预警模型等相关数据,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浙江省嘉兴市“智慧环保”系统可直接调取企业废水、废气、污泥处置等现场视频,同步在线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查找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存在的问题,在线与企业联系人进行对接,服务小组现场上门“点对点”帮扶,有效解决复产中的燃眉之急。“互联网+监管”一体贯通。


义乌市无人机检查完企业整体情况后,执法人员来到企业智能标排口,执法人员用手机扫一扫标排口上的二维码,便可获得企业的主要污染物类别、排放规律、排放执行标准等相关信息,检查结果通过掌上执法系统实时录入系统,执法数据又能通过系统实现信息共享,高效便捷。


通过分表计电系统用电量比对,河北省廊坊市对有复工迹象的113家涉疫物资生产、民生保障类企业,围绕疫情防控方案、涉危废物存储、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各类药剂加注投放、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排放情况和环境管理制度6个方面问题,逐一开展现场帮扶。


河南省濮阳市立体化构建智慧监管平台,总体框架为“一平台、两中心、三大体系”。“一平台”即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两中心”即生态环境大数据集成中心和综合指挥调度中心,“三大体系”即网格化监管体系、环境数据标准体系和信息运行管理体系。综合指挥调度中心通过手机App向网格员推送预警信息、超标信息、线上巡查问题,并实时收集问题处置结果,实现“线上实时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的监管模式。


区块链赋能生态环境执法


区块链作为新兴高新技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信任新基建的重要技术载体。区块链赋能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也正日益推进。


2020年12月22日,山东省滨州市生态环境局邹平分局牵头建设的全国首个以智慧执法为中心、以监管预防为抓手的区块链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已正式发布上线,也代表着区块链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建设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区块链让生态环境数据真实可信,物联网上的生态环境数据的不可靠性问题可通过区块链解决。如果这些数据进入区块链,凭借其分布式、不可篡改和协同共识的技术特性,将大幅提升环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环保数据造假等企业不良行为问题或将被彻底根除。邹平市区块链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利用区块链可信智能合约技术,将全市企业用能监控数据统一纳入平台进行监测监控数据、违法证据实时上链,形成完整的污染源执法证据链条,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


通过环保部门与公安、法院等多方共建,邹平市实现违法证据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可信可流转。以协同生态环境监管平台与已有智慧执法平台互通,可提供违法证据固证、取证与智能校验,执法证据被采纳后,生态环境局即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给予行政处罚或移送司法机关。


利用区块链技术的高效共识机制,邹平市建立环境监管集群共享通道,使监测证据材料全流程“原装”上链固证、全流程流转留痕,有效提升联勤联动、协同执法效率,实现执法与司法链接。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