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广元存在涌水污染的52家关闭矿企全部完成整治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3-02 10:10:36
热度:52

广元存在涌水污染的52家关闭矿企全部完成整治地处秦岭南麓的广元市,位于川陕甘三省接合部,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这里,矿产丰富,有着悠久


地处秦岭南麓的广元市,位于川陕甘三省接合部,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这里,矿产丰富,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也曾面临严重的关闭矿企涌水污染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元市用一年多的时间探索出“能疏则疏、能堵则堵,疏堵结合、堵治并用,系统治理、管控保障”的新思路,以及“一矿一策、一井一法、分类实施、综合治理”的新模式。

原因:多重因素叠加,无人管理、分布区域广、封堵简易等是主因

旺苍县燕子乡曾经是广元市的矿企集中点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矿企大多已经关闭。但闭矿时,部分矿企仅按要求简易封堵主(副)平硐,源于岩裂隙的溶洞水、孔隙水、裂隙水等涌水,还在讲诉着这些矿企曾经的繁盛。它们流过农用地和公路之间的沟渠,将沿路染成橙黄色,最终汇入嘉陵江二级支流鱼洞河。

2019年5月,嘉陵江上游废弃矿企污水直排问题曝光。解决关闭矿企涌水污染问题成为广元市和旺苍县的当务之急。

据统计,广元市根据政策关闭的矿企有492家,呈带状分散型和高山峡谷型分布。其中,有涌水污染问题的52家矿企广泛分布在旺苍、苍溪、利州等5个县(区)。

“经踏勘,共有128口矿井有地下水涌出,造成下游5公里内溪沟被涌水污染。”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农村处处长蒲彬说。在他看来,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无人管理、分布区域广、封堵简易等问题是产生涌水污染的关键。

“其次,涌水精准治理受自然环境影响大。”蒲彬介绍,一方面,涌水来源多,补排关系难以调查且无法定量描述,此外,水质水量波动大、规律性差。比如有时丰枯水量比能达5倍以上;个别矿井涌水总铁浓度最高时超标1000多倍,最低时抵线达标;甚至,部分时段涌水为强酸性和强腐蚀性。

另一方面,自然环境也对治理提出高要求。偏远山区山高路陡,交通差、供电难,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井内坍塌、有害气体集聚等导致井下勘察与施工条件差,怎么规避风险?矿企历经多次整合技改,欠缺基础资料,怎么办?

这一个个难题,让精准治理之路举步维艰。

最让蒲彬头痛的,是当地管理治理体系尚不健全和传统末端治理投入大。“部门职能边界尚不明晰,没有明确的治理规范和统一的评判标准,致使矿企关闭时,没有实施基于污染防治的保护修复措施。”

与此同时,传统末端治理固定投资大、运行成本高,设施一旦停用前功尽弃。经测算,广元市128口矿井日涌水总量达10万吨,若均建设末端处理设施,总投资近20亿元,年运行成本约2亿元-3亿元,当地财政难以负担。

此外,末端处理设施运行时日产固体废物约600吨,处理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

措施:“疏、堵、治、管”综合治理,探索矿企涌水治理措施

位于燕子乡的锐锋煤矿,曾经历了二次封堵。目前,整个废弃矿区绿草如茵,废弃井口已经没有污水流出,也闻不到异味。锐锋煤矿的改变,不是个例。

为解决废关闭矿企污水直排问题,近年来,广元市坚持“经济、管用、可持续”的原则,结合矿井的不同实际情况,制定“一矿一策”治理方案,采取“疏、堵、治、管”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推进关闭矿企涌水整改。

第一个字,“疏”。“疏导的前提是了解矿井现状。”广元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赵廷延认为,外排疏导可以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涌水量,减轻后续处理压力。

针对积水位置明确、水文地质清楚、施工可行的矿井,疏排积水至井外,加快水力循环,降低污染物浓度。针对不具备疏排条件的矿井,在井口及周边实施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从源头减少涌水量。

以狮子岭煤矿为例,在治理过程中,当地首先对两个已塌陷的不具备井内疏排条件且位于溪沟边的井口,先进行规范开挖,再引导井内地下水快速涌出。在缩短井内接触时间的同时,改道沟渠、分流溪水,对疏排减量涌水进行全收集再处理。

第二个字,“堵”。全力封堵填实原矿井地面通道、重要岩溶通道或地下水补给源头,减少涌水量;重点封堵疏排困难矿井的低位井口,抬升地下水位,恢复原地下水运移条件,使其逐步达到未开采状态。同时,建立日常管控和应急机制,科学预防和处置后期可能出现的渗水。

第三个字,“治”。基于水量大小或污染物浓度高低,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成效显著。如对狮子岭煤矿实施末端治理,其涌水pH值由1.6升至7左右、总铁浓度由超标296倍降至达标,污泥外运得以重新利用;振华矿业采用“多级跌水曝气+物理滤床”工艺,实现无人值守、无动力运行,使涌水pH值由2.6升至6以上、总铁浓度由超标308倍降至超标两倍,出水感官正常。

第四个字,“管”。不具备“堵”“治”水文地质条件的矿井涌水,经评估,对生态环境风险大的矿井采用末端治理技术。赵廷延说,8家矿企26口涌水井开展治理试点,成效明显,不仅节约投资4700余万元,还有效控制了风险。对生态环境风险小的矿井采用“多级物理滤床+河道多级滤水坝自然沉降”治理工艺。同时,划定风险管控区,通过迁建人畜水源地、调整种植结构、监测水质、就近储备石灰和絮凝剂等应对环境风险。

据统计,截至目前,广元市存在涌水污染问题的52家关闭矿企已全部完成整治。

建议:分级治理关闭矿企,完善关闭矿企全链条管理制度

广元市关闭矿企涌水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部分矿井涌水污染、下游溪沟感观异常、水体总铁等离子超标及水质酸性等问题仍然存在。公开资料显示,全国仅“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就关闭煤矿16716处,关闭矿企数量多、分布广,单井影响范围和程度差别大。

对此,蒲彬建议,应摸清底数,排查关闭矿企涌水污染,识别影响区域、水体和居民等敏感点,判断风险级别,分级提出综合整治措施,分批推进矿企涌水污染治理。

针对水质水量变化大且无规律的问题,他建议加大科研力度,开展矿井涌水补排关系等基础研究,研发原位修复和异位治理技术,示范成本低生态型矿井涌水治理新技术,完善矿井涌水区域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为全国提供可持续的综合解决方案。

“受地质条件、开采历史、区域环境和地下水敏感程度等影响,各矿企风险不一、影响不同。”他认为应明确部门职责,制定基于污染防治的闭矿标准、涌水治理规范、环境监管要求,完善矿企关闭的“风险评估、区域治理、应急响应和长效管控”措施,完善关闭矿企生态环境全链条管理制度。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