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教育部:2020年底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12-08 12:06:04
热度:59

教育部:2020年底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对《关于减少各类“进校园”活动的提案》的答复。答复中指出,教育部高度重视在中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对《关于减少各类“进校园”活动的提案》的答复。答复中指出,教育部高度重视在中小学开展和落实环境保护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在相关课程教材中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着力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答复》全文: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060号(教育类161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材提案〔2020〕297号

您提出的《关于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小学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关键小事”。教育部高度重视在中小学开展和落实环境保护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一、加强政策指导

2015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提出“勤俭节约护家园,低碳环保生活”,要求中小学生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2017年出台《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加以强调,推动实行垃圾分类。2019年,会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工作,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工作,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和校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的管理体系。计划到2020年底,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

二、融入学科课程教材

道德与法治教材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处理及环境保护教育,在不同学段分别安排了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二年级下册“我们不乱扔”一课中,告诉学生要将垃圾分类整理。三年级下册“大家的‘朋友’”一课中,介绍了常见的公共设施,其中包括分类垃圾箱。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中,介绍了日常生活可见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建筑垃圾四类垃圾,在“知识窗”栏目介绍了垃圾分类的常用标志,如可回收物、废纸类、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纺织物、废瓶罐,并举例让学生辨别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教材中还介绍了生活中其他的垃圾分类方法,如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并简要分析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相关链接”栏目介绍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及《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并让学生思考,如何为社区、家庭或者班级想出垃圾分类的小妙招。六年级下册“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在“活动园”栏目以讨论交流的形式,介绍垃圾分类的知识,并让学生思考除了垃圾分类,还可以为保护地球做什么。

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栏目,让学生围绕“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进行讨论,并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

三、发挥校园文化作用

为增强和改进中小学垃圾分类教育的实效性,要求各地各校不断开辟和拓展教育空间,开展以爱护环境、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各地各校采取讲故事、知识竞赛、辩论会等形式,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契机,利用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网站、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垃圾分类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四、开设实践活动课程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考察探究活动推荐主题”在1—2年级“生活自理我能行”中要求学生“垃圾分类入箱”,在3—6年级“生活垃圾的研究”中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国内外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有关内容,调查、了解身边各种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分析针对现状问题可采取的措施,设计家庭(学校、社区)垃圾箱和垃圾有效分类回收的方案,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在相关课程教材中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着力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1月3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