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秸秆“再生”渠道多 产业化拉升综合利用空间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8 12:31:35
热度:53

秸秆“再生”渠道多 产业化拉升综合利用空间【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秸秆的“归宿”,大可牵动绿色农业发展,小可影响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置,近年来更是话题不断。就

【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秸秆的“归宿”,大可牵动绿色农业发展,小可影响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置,近年来更是话题不断。就目前来看,资源化推广形势大好,多元利用渠道持续增幅,产业化加快催熟产业链构建,秸秆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秸秆“再生”渠道多 产业化拉升综合利用空间
2018年7月27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的决定》,8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规明确,露天焚烧秸秆,可能被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还将追究刑事责任。
截至2017年底,黑龙江省秸秆还田面积已达1亿亩以上。除此之外,全省免耕播种作业能力已经在700万亩上下。在佳木斯召开的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现场观摩与技术研讨会上,还有关于示范区的观摩以及技术工艺的交流活动。
以小窥大,我国近年来在秸秆禁烧以及秸秆综合利用层面着实下了大工夫。7月26日,农业农村部在发布会上表示,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可收集资源量超过8亿吨,五化并举的各方面实践都有显著发展。
离田、打捆、储运、资源化等一系列环节均在不断优化,政策扶持力度明显加强,尤其是在财政上面的支持为秸秆打通出路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东北地区作为重点矛盾突出解决已经看到成果。现代技术的加持,科技应用的攻关更是增添了秸秆处置可塑性。
而一部分先试先行的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取得的成果,无形中鼓励着更多地区参与和实践,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农作物种类等条件的不同,多元化处置方式是因城施策的前提。
正如很多专家所建议的那样,适合还田的还田,能够加工再利用的,不妨多挖掘秸秆资源化高附加值产品线。也就是说,除了直接,也是易于推广的还田模式外,秸秆造纸、秸秆制肥、秸秆制气、秸秆建材、秸秆塑料等多元化产品将开拓出更广泛的出路。
那么,这就链接到了另一个问题,即秸秆综合利用构建产业链,保障全过程可持续顺利运转。对于这种可再生资源而言,如何充分利用,提取“变废为宝”的高价值,有着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等同的经济价值。
公开统计结果显示,仅秸秆制沼这一项,每年可带来的总价值就大约在50亿到60亿左右,消耗的秸秆规模差不多在千吨上下,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200多万吨。因此,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的培育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秸秆综合利用符合目前绿色农业发展的根本导向,也有着循环利用大背景的铺垫,迎来了做大做强的好时机。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李波就曾说过,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相较发达国家仍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薄弱,且产业化程度低。
由此可知,秸秆综合利用上升空间大,且必然需要走上一条产业化道路。那么,打上市场属性标签,该如何做?
综合各地区探索的历程来看,目前工业园区的建设对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的构建有着催化作用,还能够利用集中优势实现部分产品的就近消纳。新活力的注入自然少不了新技术的加盟,首当其冲的就是推广难度较小的还田模式。
直接粉碎还田、炭化还田、有机肥还田等,都是很多地区常见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技术难度小,较为简便易行,还能够改善土壤机构,强化土壤肥力,可谓是一举多得,不过这种模式的技术改良也一直没有停滞。
此外,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加速还会拓展类似于“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经纪人”等线下合作渠道,完善“收-运-储-用”一条线资源化体系。再者,更大程度地缩短科研成果到落地实践的周期,加快产学研用步伐也至关重要。
据悉,我国还将探索秸秆生态补偿制度,以此来调动技术创新、科研创新以及推广创新的社会积极性。同样的,这也是秸秆综合利用制度体系完善的一部分,有利于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强化其专业性和有效性。
至此,秸秆资源化的路子已经有了初步框架,多样化商品输出为打通秸秆“再生”渠道提供了可能性。持续的研究创新和制度完善,则为秸秆综合利用架起了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对接桥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