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突破传统采收技术,老油田取得新胜利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4-27 10:01:17
热度:61

突破传统采收技术,老油田取得新胜利近日,记者从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得到消息,该油田海上累计生产原油6000.5万吨、天然气26.37亿立方米,建设各类采油平台130座、

近日,记者从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得到消息,该油田海上累计生产原油6000.5万吨、天然气26.37亿立方米,建设各类采油平台130座、海底油气水输送管道342千米。对胜利人来说,无论从海上还是陆地,完成多产油的目标背后,是他们运用了一项项高超的科技手段。

加注,加注,再加注,源源不断的水被注入地下……7天7夜后,油层中的微生物慢慢地活跃起来,原油被降解,原本黏稠的石油开始流动起来。新技术总能带来惊喜。利用微生物开采石油,提高石油采收率,已在9个区块铺开应用,并累计增油30万吨。

一方面,找油难;另一方面,采油难,这两难是摆在国内各大油田眼前的突出问题。“一个摔碎了的盘子,又被人踢了一脚”,这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的地下状况。这个特殊的“盘子”,涵盖了世界上2/3的油藏类型,这种复杂多变的地质面貌让其赢得了“石油地质大观园”的美誉,但也打上了难以捉摸的烙印。

现实越棘手,越体现科研价值;课题的难度,能成就技术高度,这也是规律。去年,这里生产原油2340.51万吨、商品量超计划10万吨,背后是众多重磅科技成果的诞生。

二氧化碳上天为害入地为宝

谁也没有想到,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CO2)竟可被引入石油开采,变害为宝。

“CO2驱油技术就是把CO2注入油层中以提高采油率。”胜利油田开发地质首席专家、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杨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由于CO2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气体,当它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下降。

在实际应用中,CO2被注入地下后,一部分被永久封存于地下;而另一部分被回收,就地回注驱油,进一步降低了成本。科研人员在“樊142区块”实验并取得突破:单井日产油由0.5吨增至6吨,提高采收率9.5个百分点。

CO2驱油技术将被打造成油田实现效益稳产、节能减排的双赢工程。目前已累计注入37万吨CO2,封存34万吨,相当于近23万辆汽车一年日常行驶的CO2排放量。目前,胜利油田适合CO2驱油的地质储量近10亿吨,按提高采收率10%计算,预计新增可采储量1亿吨。

在潜山油藏实现从头到脚的突破

三个月前的一则消息,让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滩海勘探研究室党支部书记郭玉新至今回味,“我们埕北古16井获得日产138吨的油流,再次扩大了潜山油藏勘探战果”。

很多人并不理解,这略显晦涩的术语意味着什么?

通俗来讲,“潜山”就是指地质运动时被埋藏在地下的山。油气勘探传统认识中,由于油轻水重,油气一般在山头部位富集。郭玉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对潜山油藏可谓爱恨交加,勘探高潮时曾有过千吨井的斩获;低谷时,连续几年颗粒无收。”

从山头探到山谷,这一探就十几年。从现实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到现实,这也是规律。于是,科研人员另辟蹊径,对“资源潜力、复杂构造、沉积储层和成藏规律”再认识,大胆向潜山山谷部位展开评价部署。

每当理论认识实现突破时,油气勘探总会呈现出能量奔涌的井喷景象。

他们是对的。埕北313井获得日产300多吨的油流,埕北309、埕北古14等低部位井相继钻探成功,潜山勘探实现从“头”到“脚”的突破。

上千次实验换来重磅成果

日产油由39吨上升至141吨、综合含水由96.9%下降至90.2%,这一数据让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兼采收率试验室主任祝仰文激动不已。

业内人士一般将温度高于70℃,盐度大于每升10000毫克的油藏称之为“高温高盐油藏”。通常人们用的自来水的盐度为每升不到300毫克。胜坨油田胜一区是该类油藏的典型代表,地层温度80℃,盐度平均每升大于20000毫克。

祝仰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一般用于化学驱的驱油剂在高温下黏度会降低,无法有效驱油。如何解决?科研人员开启“白+黑”“五+二”作战模式,上千次试验,无数次“头脑风暴”,最终创新研发出耐温抗盐性能优异的驱油剂,形成新的化学驱油技术。

该技术一经推广,可覆盖地质储量达12.94亿吨,增加可采储量1.03亿吨,老油田得以延寿10年以上。

目前,这里的化学驱油技术已成为行业领跑者,突破60%石油采收率极限,最高达到63.6%,已累计产油6000多万吨。与同阶段的水驱开发相比,化学驱的桶油完全成本约为水驱的80%左右。

抓住制约规模效益稳产的关键问题,又成立8个勘探攻关项目组、8个开发工程项目组,旨在通过技术集成创新,集中攻克一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核心技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