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我国环保产业园国际化发展策略分享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4-26 11:00:52
热度:137

我国环保产业园国际化发展策略分享编者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环保产业作为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能够为全面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有利的条件。环保产

编者按: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环保产业作为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能够为全面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有利的条件。环保产业园区作为环保产业集群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在发展壮大中应对日益变化的国际环保形势,这就对环保产业园区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环保产业园区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生态工业园,虽然两者有所区别,但国际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及其实践经验值得我国环保产业园区参考和借鉴

1 我国环保产业园国际化发展的内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环保产业园国际化的概念及内涵

环保产业园的国际化是指产业园具备丰富的国际科研考察和访问交流经验,园区中的环保技术或企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能够实现环保技术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实现跨国经营,能够与国际技术对接,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地位[1、2]。环保产业园国际化主要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3]。内向国际化是指产业园区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进口贸易、三来一补、合资合营、购买技术专利、园区内的企业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外向国际化是指园区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出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出口贸易、国外合资合营、技术转让、国外合同签订、在国外建立子园或分园。

1.2 环保产业园国际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绿色发展的国际潮流中,我国环保产业园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进。目前,园区已形成基本完善的环保产业国际化体系,园区内的企业通过各种形式与国外技术进行对接交流,整体环保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研发能力在国际交流中有所提升。但园区进一步国际化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

1.2.1 产业园硬件配套强大,软件能力跟不上

目前,我国大多环保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较好,建设了一大批功能齐全的生产厂房,提供了较好的园区环境。但仍有短板,如人才方面,缺乏有经验的管理者、运营者、资深的专业技术人员、娴熟的各类技工;资本方面,不能满足产业园的运营维护、环保企业创新创业的资本融资需求;配套方面,国际技术转移、示范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机构尚待完善。这一系列软件能力的缺乏,很难满足国际化的需求。

1.2.2 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合力

环保产业园内有很多环保企业已进入国际市场,但大多还是以单个企业或是大企业带配套小企业为主体形式[4、5],企业间很难抱团以形成合力,还未形成以产业链条为主体的合作模式,甚至部分企业仍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

1.2.3 园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能力偏弱

产业园区内实力雄厚的央企、国企凭借园区更多的支持力度和自有的强大资金资源优势以及对外交流能力更容易在国际化中有所收获,一些真正拥有或寻求好技术好产品的中小企业群体往往因为整体实力相对较弱,与国际企业机构的交流沟通少,很难在国际市场中找到合适的落脚点以开展交流合作。

1.2.4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健全

目前,国内仍较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上产业园内有些企业以合作的名义对一些外企的设备进行了模仿,导致很多国外企业担心技术专利被复制,彼此无法完全形成信任关系,合作效果不佳。

2 国际典型环保产业园的发展经验

2.1 丹麦Kalunburg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2.1.1 发展背景

20 世纪50 年代自发形成的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是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也是目前国际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卡伦堡地区水资源缺乏,地下水昂贵,当地政府对于外部性很强的污染排放实行强制执行的高收费政策,促使其他企业主动与发电厂签订协议,循环利用发电厂产生的冷却水和余热。因此,水的循环利用成为园区最早循环利用的生产要素。

2.1.2 发展模式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内主要有四家核心公司[7](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见图1),分别是Asnaes 燃煤发电厂——年发电量高达1500MW;Statoil炼油厂——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经营的炼油厂;Novo Nordisk——丹麦制药和丹麦生物技术公司;Gyproc——北欧公司,英国BPB 旗下的石膏墙板制造商。园区内的其他公司利用这四家核心企业产生的余热、能源等副产品,并将其转化为原料,由此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复杂网络。

如图2 所示,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以Asnaes 发电厂为核心,在过去的50 多年,共生关系并没有经过宏伟的设计却逐渐发展起来,各个公司都在寻求经济的方法使用其他公司的副产品,并尽量减少环境成本,形成了良性循环,生态工业园得以运行发展。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关键成功因素如图3所示。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有效利用资源和消除废品浪费的节约情况见下表。

2.1.3 产业园国际化经验

(1)在核心企业的带领下进行国际交流,宣传循环经济模式企业的种类与在园区中所承担的角色对于园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卡伦堡工业园区,来自多个国家、多种类型的企业在核心企业的带领下进行资源、技术的分享和交流,每年都有数个代表团进行考察交流,各产业之间具有利用的关联性,产业链按流程有序演进,同时园区运行模式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宣传起到了积极作用。

(2)参与国际前沿项目,践行可持续发展卡伦堡工业园作为全球第一个生态工业园,一直以来都走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前沿,积极参与国际前沿项目,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如卡伦堡工业园加入了有关可持续能源的欧盟市长公约,参与建设西兰岛能源集群中心以及BaltCiCA——气候适应等项目,引领可持续发展探索队伍壮大,为全球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

2.2 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

2.2.1 发展背景

日本北九州市是日本北九州工业带的核心区域,也是日本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其钢铁制造业、海洋运输业和机械制造业在日本的国家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北九州市在20 世纪60 年代曾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死海”之称的洞海湾和城市上空笼罩的“七色烟雾”是北九州市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快速增长的真实写照。环境污染带来的公害让北九州市的政府、企业与普通市民都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2.2 发展模式

1997年,北九州市成为日本第一个获得批准成立发展生态工业园区事业的区域。北九州生态工业园的定位是要成为“亚洲国际资源循环和环境工业基地城市”。1997 ~ 2002 年是第一阶段,目的是通过静脉产业汇集达到工业和环境保护共同结合发展;2002 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目的是建立新型环境产业,从而拓宽实验研究的范围、强化能力建设、吸引在废物利用和再制造方面有优势的企业进入园区、开拓新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等[8]。北九州市环境产业振兴战略如图4所示,其中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由4 个功能区组成,分别是中心区、环保研发中心、环保企业聚集区和响滩再生利用区[8]。

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的典型特点为:1)政府引导与公众参与并重。政府作为主体对园区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控,并进行主要的规划;通过与相关者共享信息,加深群众对生态工业园的理解,有利于制定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10]。2)产学研在园区内的有机结合。科研、教育和生产不同的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进行协同与集成,成为园区各主要产业发展进步的创新源泉,同时也为园区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2.3 产业园国际化经验

(1)建立国际合作机构,开展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工作北九州工业区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之一就是将其积累的工业环保技术向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转移。其与国际合作机构(JICA)、北九州国际技术合作协会(KITA)联手,截至2014 年年末,已为150 个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培养了8000 多位专业人员,并将170 多名日本专家派往世界各地。

(2)提供学习、技术交流的平台,促进达成国际合作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作为环境学习场所被充分利用,每年接待约8 万人来园区参观。截至2011年10月,参观的总人数已突破100 万人。据中国生态修复网的资料显示,迄今我国已组织六期赴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的考察团,进行技术交流与洽谈合作,为我国环保人才的培育和园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3)政府间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北九州市政府在北九州生态工业园的运行经验,促进了北九州市乃至全日本的环保产业发展,吸引了国际上正处于园区发展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的关注[11]。日本将先进经验和技术输出到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也学习了园区运行经验及先进的环保技术,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如2012 年我国山东省原环保厅与日本九州生态工业园签订了《关于加强环保产业交流合作的具体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双方环保交流与产业合作。

2.3 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

2.3.1 发展背景

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东莞市人民政府和以色列经济部共推共建,由广东中以水处理环境科技创新园有限公司负责具体筹建与运营,是以色列授权在中国筹建的,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以水为主题的国际科技合作园(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见图5)。

2.3.2 发展模式

该产业园的发展模式为全新规划型和虚拟型。产业园区的主要结构为“四个平台、两个中心、五个产业化基地”。四个平台是指市场对接、孵化、金融和交易服务;两个中心为国际水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和国际水技术检测实验中心;五个产业化基地包括海水淡化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基地、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基地、水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基地、污泥无害化处理与回用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基地以及水相关软件研发基地。

2.3.3 产业园国际化经验

(1)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指导原则,围绕“项目、资金、技术”三大池为目标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中以国际科技产业园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指导原则,以项目带合作,建立“一台三池”水处理行业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围绕“项目、资金、技术”三大池为目标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区域水处理及环境治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利用产业园平台与影响力,与项目、市场等资源持有方,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起“项目池”,为企业提供项目对接机会。

(2)与以色列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以项目合作形式进行技术交流产业园运用以色列的先进水处理技术,针对“污水站尾水提标”“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渗滤液”“生态修复”等建设了多个示范项目,包括“中堂镇下马四围河涌治理项目”和“桥头镇大东洲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并采用PPP模式在多个城市建设了多家污水处理厂及自来水厂,获得了政府对其的特许经营权。

(3)开展交流会,起到宣传交流作用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协同政府与企业每两年举办一届国际水交流会,邀请水处理行业的知名专家及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就水处理的技术和市场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会的举办对促进园区内企业的交流及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3 我国环保产业园国际化发展对策建议

3.1 环保产业园国际化发展对策建议

3.1.1 健全环保产业园国际化发展政策

我国的环保产业园应利用目前已有的对外合作的区位、模式优势,引进跨国公司的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满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先进环保技术、设备、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机制的需求,鼓励园区内企业实施产品出口、海外投资、技术并购等举措,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污染治理设备进行大规模出口,打造具有良好环境保护综合效益的重大投资合作示范项目。健全对外投资促进政策和便利化服务支持体系,设立“‘走出去’融资担保平台”等,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权益保障、资金支持、风险预警等服务。

3.1.2 在环保产业园国际化发展中发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创新作用

借鉴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的发展经验,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指导原则。政府作为环保产业发展尤其是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推手,可给予园区一定的发展扶持基金,也可进行参股示范,扮演牵线搭桥的角色,以政府的公信力做背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及技术规范,着力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帮助国外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借鉴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运行经验,以实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各国技术需求,实现园区技术上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尊重市场行为,支持企业运作和商业化市场运行[12]。

3.2 拓展环保产业园国际化的具体渠道和方法

3.2.1 加强政府间的合作

我国环保产业园区应积极开展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联络与交流,发挥双方在人才、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协同作用,稳健布局园区内的国际业务,推进高端项目集聚,推动提档升级。

3.2.2 建立国内外企业合作平台

积极链接全球创新创业高地,如美国硅谷、以色列等,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探索“国外孵化、国内加速”新模式,推动跨国创业、技术转移和人才引进,畅通环保市场信息及技术交流、对接、转移的渠道,推进平台合作模式,规范引导进行资源对接,助力企业借助合作平台合资开展环保示范项目,加大环保领域技术及信息的宣传推广。

3.2.3 建立国内外园区对接平台

园区对接合作可实现同时对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输出业务,为园区的政府及企业提供环保政策研究与交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培训与交流、环保技术研发与咨询、环保技术合作与展示等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环境服务,并可进行园区间的项目运作,打造环保行业国际化的全面发展。

3.2.4 探索园区发展和运行模式

好的运行模式才能促进长久发展,建议推行“‘政产学研’+ 基地+ 平台”园区国际化发展模式,即政府做引导,科研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平台提供渠道和桥梁,以基地为技术孵化地,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同时开展“园中园”配套模式,融合整体和内部,两条路交叉发展,大园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园区针对不同环保领域进行优化升级,小园围绕不同的环保产业类别形成集聚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