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试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近3年,鄂州梁子湖区成效几何?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4-17 12:09:27
热度:79

试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近3年,鄂州梁子湖区成效几何? 沼山镇居委会门口,摆放着专门的口罩回收桶。(视界网胡倩摄)4月10日上午,鄂州市梁子湖区村民张友胜到沼山镇居委会办事时,将一个废

 


沼山镇居委会门口,摆放着专门的口罩回收桶。(视界网胡倩摄)

4月10日上午,鄂州市梁子湖区村民张友胜到沼山镇居委会办事时,将一个废弃口罩丢进门口的专用回收桶。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展以来,该区已在人流量较大处累计投放630个废弃口罩专用回收桶。

梁子湖区在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近3年后,今年将从试点示范迈向全面实施阶段。源头“分不分得清”,中端“可不可持续”,最后能不能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面对“全覆盖”挑战,全区上下正着力回答这份“考卷”。

推动好习惯养成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二次污染,没有感到不方便。”张友胜说,平时家门口就放着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对垃圾分类早已成了习惯。”

“以前当垃圾扔的,现在都是宝,比如矿泉水瓶、油壶、废纸、旧衣物等,可兑换相应积分,1个积分相当于1角钱,积少成多后可兑换实物。”涂家垴镇万秀村原党支部书记杨怡生说,全村2016年建立统一制度规章,给每户分发垃圾分类积分卡,村里成立了垃圾兑换超市,村民可凭积分卡兑换生活用品。

“垃圾能换来的东西不多,却是一个有益尝试,也是一种正向激励。”杨怡生说,垃圾分类与村民生活细节相关,首先要解决“愿意分”问题,“鸡毛换糖”重在推动好习惯养成,一改过去的“一包丢”。

一定程度上,“不愿分”源于“不会分”,村民觉得垃圾分类是个麻烦事。因此,在源头,梁子湖区采取最基础的“两分法”,即垃圾按“干”或“湿”分类。然后增设专职保洁分拣员,负责对村民分好后的垃圾进行“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有害”的再分类。

截至记者采访时,梁子湖区公共场所在防控疫情期间已回收处理废弃口罩24万多个、970余斤。“现在村民们对卫生与健康的关系有了更深了解,所以面对疫情时大都支持分类处理!”梁子湖区副区长郭兵说。

“店收司运”模式

张子玉,沼山镇朱山东村杨一凰湾的保洁员。2018年开始,她每天多了一项任务:对每家每户或干或湿的垃圾进行再分类。“不可回收的垃圾有车拖走,可回收或有害的垃圾则单独清理出来。”张子玉说。

特别是可回收垃圾,是张子玉在工资外的又一经济来源。郭兵介绍,梁子湖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试点村的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外包给梁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探索“店收司运”的市场化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各自然村湾的专职保洁分拣员是第一环节。

“紧随保洁分拣员,是依托村里代销店设置的回收点,最终由公司车辆到各村收运。”梁子湖区城管执法局局长明秋声说,从保洁分拣员到梁誉公司,可回收垃圾经过两次中转,每次均以商品买卖形式完成,“比如酒瓶、纸箱、废金属等,保洁分拣员以市场价卖给回收点,后者经二次分拣,再以高一点的价格卖给公司。”

对梁誉公司而言,盈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梁子湖区支付的外包服务费,按每村1.9万元计;二是卖可回收垃圾赚取利润。目前,该公司负责全区70个村的垃圾收运,两年来累计收集可回收垃圾近万吨。

“通过引入专业公司建立市场化模式,全区垃圾将逐步建立从分类到处理的闭环。”郭兵说。

“两分桶”冷热不均

袁仁义家住梧桐湖新区,他每天早上都将家里垃圾分两袋,分别扔进楼下两个垃圾桶内,“绿色的装果皮剩饭一类的可腐化垃圾,灰色的装破布、废玻璃瓶等不可腐化垃圾”。

按可腐化和不可腐化区分,是梧桐湖新区不同于其他村湾的探索。2018年,新区与浙江一家公司合作,就近选址投入280余万元,建成有机垃圾智能化分类处理站。

“处理站日处理量为2吨,1吨易腐垃圾可转化为100公斤以上的有机肥。”新区住建部门负责人韩国平说,这里每天生产的肥料,常常被附近商户、果蔬种植户和居民抢订一空。

目前,全区大部分村湾往往是干垃圾桶“吃到撑”、湿垃圾桶“吃不饱”,“两分桶”冷热不均。特别是对易腐垃圾的分类处理,基本是空白。

每年,梁子湖区从其生态补偿资金中切出540万元,用于垃圾无害化处理。“如果70个村都像梧桐湖新区那样做,资金压力太大。”郭兵说。

为补齐短板,梁子湖区正尝试采用其他办法来平衡易腐垃圾的产出和回收处理。据介绍,梁子镇、东沟镇均已计划今年在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易腐垃圾厌氧处理设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