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官方版下载

滴滴之后,再无巨头跨界造车?

来源: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网
时间:2023-08-29 12:17:47
热度:

滴滴之后,再无巨头跨界造车?滴滴在新能源车市场的战略性后撤,也是互联网巨头在新造车市场的缩影,在主营业务增速放缓,同时又需要长期大额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大厂们对于造车的热情正在逐步降

滴滴在新能源车市场的战略性后撤,也是互联网巨头在新造车市场的缩影,在主营业务增速放缓,同时又需要长期大额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大厂们对于造车的热情正在逐步降低。

作者丨牧歌

编辑丨坚果

封面来源丨Unsplash

继百度之后,滴滴的造车计划也开始出现了方向性的变化。

8月28日,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以最高对价港币58.3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

这是一笔不涉及现金的交易,小鹏通过增发股份的方式来收购滴滴资产,滴滴则通过出卖资产获得小鹏汽车的股份。此外,双方还签订有对赌协议,双方合作的新车量产之后,滴滴在出行体系内卖得越多,就有机会获得更多小鹏汽车的股份。

对于双方而言,这应该是一笔各取所需的买卖,滴滴在前两年元气大伤,眼下显然已经无力再继续对于造车方面的高额投入,但前期投入的真金白银不可能白白打水漂,这个时候选择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无疑是最为妥当的选择。

而对小鹏汽车而言,接下滴滴的造车盘,有助于其加快打造第二品牌的步伐,在牵手大众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小鹏也急需在市场更为广阔的15万元价格带,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

用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的话来说:“滴滴拥有一个完成度非常高的、准量产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轿车车型,前期已经投入大几十亿人民币开发,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

而滴滴在新能源车市场的战略性后撤,也是互联网巨头在新造车市场的缩影,在主营业务增速放缓,同时又需要长期大额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大厂们对于造车的热情正在逐步降低。

1

滴滴造车,大梦一场

由于主营业务和汽车产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滴滴也是各大互联网巨头中,较早与车企展开合作的企业。

早在2018年4月,滴滴就与31家汽车产业链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洪流联盟”,滴滴希望在自身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基础上,围绕车主和汽车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进而未来成为共享汽车运营商。

虽然彼时程维曾宣布“滴滴绝不造车”,但从后续的发展来看,滴滴并没有放弃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这一块蛋糕。

最开始与滴滴有合作造车意向的是理想汽车,两家曾联合创立“桔电出行”,并基于这家合资公司,探索为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由滴滴负责智能化和运营方面的定义,理想则承担车型开发、采购和生产等任务。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称,滴滴和理想合作开发了一款纯电动 MPV,内部代号 D01,和理想One采用同一个底盘,为滴滴“优享”和“拼车”业务量身定制,本计划于2020年量产,但由于双方都没有意向追加投资,最终此车未能顺利进入市场。

2022年8月,两家合资的桔电出行公司申请破产,滴滴和理想的联合造车计划就此不了了之。

相比较理想汽车,滴滴与比亚迪的合作算是有过真正落地,但取得的效果也不尽人意。

2020年11月,滴滴发布了与比亚迪合作的首款定制网约车D1,基于滴滴庞大的运营规模,D1在2021年斩获了10176台的销量,但第二年便断崖式下跌到994台,此后D1也开始转向个人消费者销售,但并未赢得市场认可。

经历了两次并不圆满的合作造车之后,滴滴曾一度下决心自己单干。2021年3月,滴滴传出独立造车消息,内部代号为“达芬奇”,团队规模达到了1700人,为了夯实技术底座,滴滴甚至不惜涨薪五成,在各大整车厂挖人。

按照原计划,滴滴独立造车预计会在今年年中交付新车,但现如今的情况已经非常明显,滴滴改变了原有的造车航向,转而与小鹏展开深度合作,把造车留给了更专业的人去做,滴滴还是继续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为其提供支持。

2

资质之困,难倒英雄汉?

事实上,除了滴滴之外,之前其他跨界造车的互联网巨头,目前的阶段性进程也都不及预期。

比如曾经官宣要造车的百度,自动驾驶的风吹了好几年,结果把自己的子品牌名字给吹没了。

2021年3月,百度与吉利共同出资成立集度汽车,由百度占股55%,吉利占股45%,据说“集度”这个品牌名还是由百度AI给取的。但是两年之后,集度汽车的官网已经悄悄变成了极越汽车机器人。

新成立的极越汽车,虽然还是由百度和吉利联合打造,但是主导权已经发生了变化。其背后运营公司由吉利持股65%,百度持股35%。在这场合作里,百度已经从当初牵头造车的领导者,变成了提供技术的参与者。

更为值得玩味的是,百度官方社交平台曾经发布的一篇《是的!百度造车了》的文章也已经被悄悄删除,该文中曾提到百度进军汽车行业的身份是“整车制造商”。

关于百度的态度转变,业内存在着一种说法,那就是百度迟迟没有办法搞定造车的资质问题。而且这种问题,滴滴也有可能客观存在。

根据2022年初出台的规定,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代工模式下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要具备生产资质才能代工生产,换言之,百度、滴滴们想找车厂代工,自身也需要拥有生产资质。

在现如今的造车市场,后入场的造车新势力普遍都会遭遇资质之困,比如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打造的自游家汽车,在新车即将交付的临门一脚之前,因为资质问题被砍,最终只能无奈向两万多名意向用户退单致歉。

而由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打造的极石汽车,目前虽然也已经正式发布了首款车型极石01,但同样囿于资质问题,创始团队和代工厂不得不刻意保持低调。

从百度们的视角来看,如果无法保证对于新车品牌的掌控权,那么也只能暂时退居幕后,以技术服务商的角色参与整车制造,待到未来政策风向变动,或者通过各种复杂的股权迁移,仍有机会拿回造车主动权。

而且即便只是单纯的提供技术支持,也未必没有商业前景,去年华为携手赛力斯打造的问界车型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双方的合作模式,其实也为不少造车企业提供了新思路。

3

巨头造车,调转船头

资质问题虽然难解,但毕竟不是一条死结,真正促使互联网巨头们转变造车态度的,恐怕还是外界急剧的市场变化。

互联网公司跨界进入造车市场,几乎全部都主打的是智能和科技两张大旗,但是随着目前新势力以及传统车厂在科研方面的加大投入,各家之间的差别已经没有想象中的这么大,而在较为高阶的自动驾驶技术层面,各方也都没有绝对领先的核心技术。

反映到销售层面,有了大厂加持的智能汽车,也未必就能真正打动消费者。最终的结局很有可能继续卷产品、服务和价格,这意味着各大造车新势力又要追加一笔不小的投入。

汽车产业由于自身的属性使然,涉及到的产业链极为漫长,尤其是自动驾驶等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现金持续投入,且短期内不易变现,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极大的负担。

以滴滴为例,截至2022年,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累计投入约350亿元,其中仅2022年就投入了95亿元。

而根据财报显示,滴滴2022年总营收为1408亿元,净亏损有238亿元之多。

曾几何时,滴滴被视作跨界造车的巨头中赢面最大的一家,因为对比百度、小米等企业,滴滴有着壁垒极高的业务规模,同时还有网约车海量的出行数据积累,无论是在销售还是研发层面,都存在天生的优势。

按照滴滴目前千万辆级别的网约车规模计算,如果能够替换成为滴滴自家的车,即便只有一小部分,那也会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

但如今随着滴滴也把造车的主动权交给了合作伙伴,未来还会有多少巨头愿意保持对于造车业务的投入,恐怕要打上一个问号。

目前来看,无论是有阿里加持的智己汽车,还是360投资的哪吒汽车,在销量和财务数据上都难言理想,短期内已经难以为大厂自身创造实际价值。

况且,对于互联网公司们而言,眼下投资大模型的风潮正热,想象空间也更为广阔,把有限的弹药打向更具战略意义的标点,或许比一起卷在造车赛道上更加明智。

       原文标题 : 滴滴之后,再无巨头跨界造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