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官方版下载

英国乱,则欧洲乱?中国汽车杀进欧洲的机会可能真的来了

来源: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网
时间:2022-07-18 14:09:40
热度:

英国乱,则欧洲乱?中国汽车杀进欧洲的机会可能真的来了英国乱了,大概率要带动欧洲也乱起来,而越乱,中国汽车的机会也就越多。扛得住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的执政人,最后都在历史里成为丰碑式的

英国乱了,大概率要带动欧洲也乱起来,而越乱,中国汽车的机会也就越多。

扛得住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的执政人,最后都在历史里成为丰碑式的人物,比如被写在很多课本里的罗斯福。

扛不住的,则可能像现英国首相约翰逊一样,遭遇内阁中50余人辞职,最终自己不得不主动辞职。

长期以来,经济衰退一直是一个普通人十分关切,但却又不太想主动了解的话题,但实际上目前全球多个欧美国家已经纷纷有了发生的征兆。现下,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9.1%,通胀水平创下40年来新高,美国CPI指数也从上月的8.6%上升至了眼前的9.1%。

即便是美联储在加息,即便是欧美多国政府在2020年疫情开始后印钱发给居民,储蓄更多的人们,也经不起肉蛋奶等食品价格10%以上、汽油价格60%以上、能源价格40%以上、房价+房租的长期不间断增长。高通胀下,衣食住行的成本被全方位破格提升,最终其他连锁反应丛生。

当然,我无意去分析和讨论英国、美国政府接下来的选举,人员班组,执政政策会是什么。我们所知道的是,通胀会在压力被释放后得到有效缓解,再回归正轨。

在经济几轮加息之后,英国央行近期放出了一个比较可怕的消息,预计英国通胀率可能突破11%。消息一出,超5万铁路行业员工将在7月末开启为期3天的全国罢工。

已经脱欧,且欧洲的通胀压力无处释放,美国自己还等着向全球释放,自然没什么精力拉欧洲一把。尽管英国脱离了欧盟,但鉴于其在欧洲国家中全方位的大国主导地位,它乱了,大概率会给欧洲带来更大的麻烦。欧美求助无门,于是最近相关英国机构开始准备下一步行动,向中国伸出橄榄枝,谋求释放掉相关的压力。

反倾销被打脸,释放着一些新信号

7月4日,在约翰逊政府还未发生辞职事件时,英国首相在G7峰会上宣讲鼓励西方和中国做生意,会议结束后英国政府却随即决定延长对中国部分商品高关税的政策。而有趣的是,在辞职事件发生后,7月13日,英国贸易救济署(TRA)提议取消中国钢筋的反倾销措施,称英国需要进口更多钢铁,以应对其他国家供应下降。换言之,来自东欧的钢铁供应不足,且通胀导致价格提升,很显然更好的进口中国钢铁能一定程度上释放通胀压力。

现下,这一建议将经过30天的咨询期,然后才会形成最终建议,随后提交给英国政府作出决定。一定程度上,这释放着新的信号“英国有意寻求中国的帮助”。

钢铁业如此,汽车业也有新的信号释放。在2019年中旬,英国和中国汽车行业签署了一项新协议,使双方能够在汽车技术和开发方面进行合作。在2021年年末,英国在脱欧后开始寻求新的经济机会点,就进一步开始加大与中国汽车业的捆绑,英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行业协会向自己的对外最大汽车出口国中国频频示好。

现阶段,英国出口还未回到2018年(脱欧+疫情)的状态,贸易领域,中国是英国的第三大对外贸易国、第一大进口国。汽车,是英国出口业务的大头,2020年出口收入270亿英镑,主要出口国为欧盟,中国占汽车出口约20%的份额。不过,在今年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我们还能发现一组有趣的数据,全球跨国车企基本都遭遇了减产、停产,英国本土车企也不例外。造不出来,对外部的进口量就有所增大,譬如在最新发布的中国汽车半年出口数据里,1-6月我国出口量为132.3万辆,1-5月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出口量32万辆。同时,2021年,中国对欧洲出口量增长204%(先天基数不大),比利时、英国、德国、法国等都在增加对中国汽车的进口量。

按照金额排名,英国甚至能排在进口中国汽车的第二位,第一为比利时。

所以,从进出口贸易角度来看,需要释放通胀压力的英国,中国的实际地位是在进一步慢慢走高的。换言之,除了钢铁之外,中国汽车也有一定机会第二次寻求在英国市场进行试点推广。

2012年时,包括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曾在英国市场推进自己欧洲试点计划。但最终,因为技术、资金等问题,无果。

所以,问题来了,随着英国急着释放自己的通胀压力,中国车企有没有机会借此不再沉迷于北欧三国小市场的试点,而是进入老牌汽车强国的市场,显然是值得思考一番的。

杀进英国市场,有机会,也要付代价

现如今,很多中国车企已经开始尝试进入欧洲核心市场,如新势力中的蔚来、小鹏,传统车企中的吉利、长城等。还有很多在英国建立了全球中心的,其实也是提前预埋准备抓机会,比如长安汽车。

但,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英国市场从来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当下,只有唯二中国品牌已经在英国市场站稳或初步站稳脚跟,比如本身就带着欧洲血统的中国品牌,收购罗孚技术而来的上汽MG名爵,混血的Polestar极星。

MG名爵能在英国市场表现不错,2021年英国销量刚刚超过3万辆,尽管在上汽集团内部的宣传中,MG的海外表现十分亮眼,但实际上这只能占英国市场2021年整体销量165万辆的1.81%。而且,这还是英国自1992年至今汽车销量第二差的年份。

Polestar极星的发力是在2022年,上半年交付量超过了2.1万台,比2021年同期的9510台翻了一倍多。最近刚刚完成纳斯达克上市的它,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的表现并不好,而能够在欧美市场表现不错,背后的深层原因其实也是它的出身,欧洲血统。

简言之,从MG和极星的案例身上,你我能很清晰的看出一件事,有着欧洲血统,就能更好的避开出身问题,在欧洲市场里更容易成功。

而且,最近还有一家企业也释放出了类似的新消息,有着沃尔沃欧洲血统的领克汽车,也准备开始在2024年用纯电动新车进军英国市场。

而领克进军英国的时机和思路也能反映出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沃尔沃和吉利混血的极星能快速攻占英国市场,那沃尔沃和吉利混血的领克就大概率有机会复制这一模式,攻占民用车市场份额。反观英国本土血统的MG,尽管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但新技术引入之后一年3万台的销量并不高,它还是要为当年的质量口碑而买单,而上汽如今在英国MG投放的产品,还是上一阶段的产品为主(如油改电的荣威Ei5海外版、小型SUV MG ZS等),且价格不贵,但销量的起势依然不够快。一个是有百年历史且价格便宜针对民用的英国本土品牌,一个是近几年才刚刚开始推出新车新技术,且价格更贵的极星品牌,两者在同一市场的表现却并没有明显差距,显然如极星这样的新生新技术品牌,成长速度明显高于MG这种老牌。

那,对于没有欧洲血统的中国品牌来说,尝试挑战英国市场,然后在欧洲市场获得更大的品牌背书,是否没有机会?

也并非如此,在2021年7月,据英国《独立报》消息,英国政府内阁正因“中国车企在英国电动车行业中的新行为,引发执政体的新分歧”,主要原因在于,保守党中的资深人群认为,不应与中国深度合作,导致最终自己失去电动汽车的技术、产能等优势,而应该让中国相关企业尽可能多的在英国完成本土化。英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础设施、技术等,不应过度依赖中国,而是应该从中国拉来更多的投资,保证核心控制权在自己手中。

实际上,每个国家进行类似的思考都是正常,因为要保证核心命脉的自主可控。所以,你我还能发现一个明确的问题,中国当下的车企出海,更多只是玩笑,而非丰田、本田、宝马、奔驰、大众、特斯拉等的出海模式。因为,没有本土化的单纯进出口供应,其生命力存在着比较明确的短板。

比亚迪酝酿荷兰,蔚来小鹏等还为时尚早

纵观100余年的汽车发展进程,所有实现了全球化的车企,基本上遵循的都是同样的规律,先在海外建立用户认知,得到当地用户的消费需求,并判断自己有无能力与之匹配→在当地尝试开展本土化尝试,或与大经销商集团战略绑定,或直接建厂→将海外与总部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深度绑定,加强当地本土化,并将先进技术快速反哺至海外市场→进一步本土化。

案例有很多,如BBA当下都在中国进一步增产扩产,并在中国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如丰田的TNGA架构研发,就一改此前一切以美国用户消费需求优先的初衷,很大程度上的考虑了中国消费者需求。再如日产,率先国产变速箱、动力总成、零部件、智能网联等,与中国深度绑定,因此当下尽管绝对的技术创新等级不高,却依然能在与丰田、本田的对垒中不落下风,甚至占据优势。

反观中国车企的出海历程,其实目前还很稚嫩。

蔚来在欧洲市场,很早就灌输给用户“我是中国版特斯拉”的印象标签,再带着更好的服务模式寻求销量增长,小鹏在欧洲市场灌输给用户“我比特斯拉更智能”的印象标签,寻求打下初步市场,红旗在欧洲市场当前的销量表现不错,交付量超千台,给用户灌输的印象标签是“来自中国的莱斯莱斯”,其他的岚图、爱驰等品牌,也是中国的XX这种印象灌输。

所以,当下大多品牌的欧洲市场试水,还不能和特斯拉那样相提并论,因为特斯拉在全世界的车主印象灌输里都是独立且唯一的“我是来自美国的特斯拉”,而不是老二策略的,我是XX的翻版。

但,当下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因为比亚迪已经悄悄开始了新动作。今年,比亚迪国际部的核心团队很早就开始进驻欧洲市场,我们也曾撰写了相应报道“比亚迪即将进军欧洲”,我们的报道后半个月左右时间,比亚迪的官方新消息正式放出,当地时间7月5日,比亚迪宣布与欧洲汽车经销商集团Louwman合作,将共同为荷兰市场提供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产品。借由此次合作,比亚迪会与Louwman集团携手在荷兰打造属于自己的经销商网络,更值得注意的还有2件事,荷兰阿姆斯特丹是比亚迪欧洲总部的所在地,而不久前,比亚迪还放出了在欧洲建电池厂,并大量招聘本土人才的消息。

借由上述的大量综合信息,反应的实际状况是,比亚迪正在以特斯拉的相关模式逐步与欧洲市场进行本土化绑定,经销商网络有了、电池厂有了,再加上早已预埋在欧洲的商用车厂房与生产线,其短时间内在欧洲市场建立乘用车生产基地,其实只是时机问题。且更关键的是,它与特斯拉的模式一样,留给消费者的标签是“我是来自中国的比亚迪”,而非其他已知品牌的中国版本平替。

深度欧洲化之后,比亚迪能否在英国当前的乱象里侵入市场,显然是有机会的,毕竟只隔着一个多佛尔海峡,没比雷克萨斯日本九州工厂到大连港的运输难多少。

而蔚来、小鹏和其他品牌等等,尚处进入海外市场的第一阶段,除非有了新的本土化动作落地,否则预计难有大的增长。至于红旗,因为全球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话题,大体只能走进出口模式。

写在最后

同时,所谓的本土化,不止是动作上的本土化,还要有思维上的本土化。

在你我身边典型的案例有很多,如法系车被誉为,不懂中国消费者,即它并不优先以中国消费者需求思考造车,只是整体引进海外技术来造车,近几年的销量有目共睹。而其开始转变思路后,以中国汽车消费需求进行转变后,销量则开始逐步回暖。

德系、日系在中国市场里保持领先的车企,均在深耕本土化。而以此进行换位思考,再来看当下的新势力出海欧洲,颇显一些伪命题的话题。

小鹏、蔚来以中国智能为车型亮点,而隐私泄露、中国智能等却恰恰是欧洲用户十分敏感的话题,如何对此问题进行调整,或者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取得欧洲消费者信任,这会是二者的后续最大问题。

英国之乱,突显着欧洲之乱的预兆,也暴露出很多中国车企未来的机会可能性,至于能否抓的住机会,最终的落点,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依然是老生常谈的“本土化”。

参考资料:

1.欧美CPI官方公开数据;

2.彭博社,英国贸易救济署提议取消中国钢铁反倾销措施;

3.英国《独立报》,Cabinet split grows over China’s role in UK’s electric car industry;

作者丨路咖汽车

       原文标题 : 英国乱,则欧洲乱?中国汽车杀进欧洲的机会可能真的来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