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官方版下载

李书福的这40条商业思考,让我们读懂他疯狂之外的理性

来源: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网
时间:2022-05-12 15:12:49
热度:

李书福的这40条商业思考,让我们读懂他疯狂之外的理性导语:在没钱、没技术、没人才、更没有生产资格的情况下,李书福带领吉利从一无所有的“汽车婴儿”成长为如今位列世界500强的全球汽车

导语:在没钱、没技术、没人才、更没有生产资格的情况下,李书福带领吉利从一无所有的“汽车婴儿”成长为如今位列世界500强的全球汽车企业。在此背后,是他既疯狂又不失商业理性的企业家精神。

李书福的这40条商业思考,让我们读懂他疯狂之外的理性

田姗姗| 作者  砺石汽车 | 出品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他人看不穿”,这两句话大抵可以概括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的创业造车历程。被视为“汽车疯子”的他,带领吉利汽车创造了属于中国民营车企的传奇。

1997年,连续在电冰箱、摩托车领域创业成功的李书福,在一次美国考察时意识到,汽车将会是未来中国人的重要出行工具,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于是决定造车。

当时,他遭到了众多嘲讽,很多人还说他疯了,毕竟汽车产业是一个资本、技术和人才密集型的产业,而且当时国家政策并没有完全放开,不是谁想造车就可以的,更不用说当时的吉利没钱、没技术、没资源、没人才,更没有造汽车的“准生证”。

在这种背景下,李书福说了两句话,开启了中国民营企业造车的历史。

第一句话是“造车很简单,就是一个发动机、四个轮子、两张沙发,没什么了不起的”。

他认为,传统的汽车工业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生产工艺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中国人完全可以遵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产业规律,快速学习现有的技术和经验,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造出中国人买得起、质量也可以的汽车。

为了学习造车,他买回来几辆奔驰、红旗等轿车,边拆边学习造车。两年后的1998年,吉利推出了国内最低价的轿车——售价低于5万的豪情汽车。

李书福的这40条商业思考,让我们读懂他疯狂之外的理性

第二句话是“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这是1999年他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说的话,想要获得民营企业造车的“准生证”。吉利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以吉利为始,国家开始允许民营企业进入造车领域,中国汽车市场被激活,市场也越来越繁荣,直到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

如果说李书福最初造车表现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疯狂一面,那他后来成功收购和融合海外汽车品牌、强调自主研发创新,则表现的是他不为人所熟知的“理性”一面。

2007年,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吉利从“低价战略”向“技术领先、质量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战略”转型,并确定了实现200万辆销量的战略目标,企业口号也从“造人人买得起的好车”改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

对此,李书福认为,自主创新和跨国并购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两个途径。但只依靠自主创新,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要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于是并购就成了当时的一个重要选择。李书福决定通过收购世界著名品牌来缩短吉利和世界头部车企的差距。紧接着3年后,吉利就上演了一出“蛇吞象”的惊人并购。

2010年,吉利花了18亿美元收购了当时因为持续亏损而被福特汽车出售的世界知名豪车品牌沃尔沃,这是中国汽车企业第一次成功收购海外豪车品牌。当时汽车业内普遍不看好这一并购,因为吉利是大众汽车品牌,沃尔沃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豪车品牌,两者在技术、品牌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如何融合将会是大难题。

但结果,两者顺利实现了“1+1>2”的效果:被收购两年后,沃尔沃扭亏为盈;被收购10年后的2019年,沃尔沃的汽车销量翻了一倍,营收增长了3倍;收购沃尔沃10年后,2019年吉利的汽车总销量增长了9倍,营收增长了近10倍。

吉利收购沃尔沃打破了以往合资企业中“市场换技术”的逻辑,创造性地确立了中国车企和外国车企的“合作共赢”新型关系,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中企和外企成功融合的案例。

比如,李书福制定了尊重工会和赋能沃尔沃的“放虎归山”战略,提出“沃人治沃”,倡导“尊重、适应、包容、融合”的全球性企业文化。吉利还帮助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市场重新定位和推出新汽车品牌,使其中国市场的销量持续增长,赢得了沃尔沃的信任。2013年,吉利的欧洲研发中心正式成立,吉利和沃尔沃开始尝试技术合作。此后,双方成功开发了全球领先的CMA中级车的基础架构模块,将吉利整体的研发实力推向了一个世界级的水平。

吉利成功融合沃尔沃的经验,为吉利持续成功收购更多的海外汽车品牌打下了基础。2017年,吉利收购了马来西亚国宝级汽车品牌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2018年,吉利又用90亿美元收购了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具有表决权的9.69%股权,成了戴姆勒集团最大的股东。

通过并购来缩短差距的同时,李书福坚定走自主创新的路。他说,“核心技术是用钱买不来的,而且会越买越被动,越用越依赖”。持续砸钱投入技术研发之外,李书福还砸钱培养人才。与众不同的是,李书福走的是一条“一手造车,一手育人”的人才道路。1997年吉利造车时,中国的汽车实用型人才很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书福创办了一系列的吉利汽车学院,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汽车工业的实用型人才。他说,“吉利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教育史”。

2021年,吉利汽车全年总销量实现132.8万辆,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在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0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汽车品牌”排行榜中,吉利汽车连续三年成为品牌价值最高的中国汽车品牌。吉利控股集团也以471.9亿美元营收位列《财富》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第239位,并且是唯一上榜的中国民营汽车集团。

回顾吉利造车的这20多年历程,吉利能从一无所有的“汽车婴儿”成长为世界500强的全球性汽车企业,李书福的企业家精神是功不可没的。浙江大学管理学教授吴晓波这样评价李书福的企业家精神,“既充满冒险的色彩,又不失理性的光辉”。也正是如此互补的二元机制在支撑着吉利以高度战略前瞻性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战胜了许多生死存亡的挑战,进而达到了其他中国车企未企及的高度。

本文梳理了李书福20多年造车过程中在业务、人才、战略转型、并购与融合、创新、企业文化、风险和合规等方面的40条管理心得与观点,让我们一睹其在“疯狂”之外的“理性”。

3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